黄山市大演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19165538977
  1.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技要闻

“血小板减少症”如此高发,是否有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转载 日期:2020-07-14 15:41:00 点击数:

“我国血小板减少症的年发生率大约在1千万人次以上,非常高发,比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病率加起来还要多。”日前,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重点强调了血小板减少症的高发性。

众所周知,血小板是血液中较为重要的成份之一,在止血、凝血、血栓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隐藏在多种病症背后的“隐形杀手”

“血小板减少症的共同表现是患者会有出血症状。”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表示,轻症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比如身上有淤点、牙龈有出血等;重症则会表现为脏器自发性出血,譬如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经过多、子宫出血、肺部出血等;更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少部分患者颅内出血,迅速危及生命。此外,患者往往会乏力,且心理上的障碍也比较大,会恐惧颅内出血,其日常生活、学习、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临床中很多病症都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症。如慢性肝病、肿瘤化疗、免疫问题等。

慢性肝病是我国的常见病。数据显示,我国乙肝、丙肝感染者分别有9000万和1000万,与此同时,还有约1.73-3.38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至少6200万酒精性肝病患者,其中多达700万人患有肝硬化。据报道高达78%的肝硬化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

“我国慢性肝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几乎在国际上占到了一半的比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南月敏接受采访时提供的这项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她指出,慢性肝病中,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特别是丙肝患者更易“遭遇”血小板减少症。当出现血小板减少情况但尚未发生出血风险时,对患者的影响可能不大。如果出现了静脉曲张出血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血小板不足的病人止血功能就会变差。尤其是患者在做肝穿刺、介入或其他手术时,出血量有增大风险,不容易止血,会给患者有创性操作、手术和术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所幸,随着肝病疫苗逐渐普及,目前我国肝病年轻患者数量正在减少。

除了慢性肝病外,血小板减少症也是肿瘤化疗中的“常客”。

“白血病、淋巴瘤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现在肿瘤科医生、血液科医生最怕的就是血小板减少。”马军坦言,30年前肿瘤化疗的死亡率高达80%左右,血小板减少是化疗中让医生十分头痛的问题。

“肿瘤化疗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平均几率约为25%,严重影响着这些病人生存。”马军告诉记者,血小板下降会影响化疗疗效,使得肿瘤无法达到快速、完全缓解,因此无进展生存期会明显缩短。

此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血液疾病。”吴德沛表示,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一般儿童多为急性型,成人多为慢性型。其中,急性型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相对来讲,急性型疗效比较好,能够治愈的比例高,有些患者治疗之后不再反复,甚至有的人还可以自愈。慢性型中的女性患者相对较多,容易治疗,但也容易反复。

总之,很多疾病都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有所不同,其导致的后果有轻有重,需及时跟进观察,不容忽视。

干预措施不少,但期望更多安全有效药物

血小板因何减少?目前国内外治疗方案现状如何?

“血小板减少症致病因素很多。”吴德沛表示,骨髓巨核细胞是血小板的“母亲”,它能够生成血小板,因此凡是影响到骨髓巨核细胞的因素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如果干细胞有问题,导致巨核细胞生成不足,那么巨核细胞产生的血小板也会减少。此外,骨髓微环境不好的话,细胞也长不好。所以,引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因素首先是骨髓制造不足,其次是骨髓破坏过多,第三是血小板破坏过多。

上述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针对血小板减少症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类。首先是糖皮质激素,激素价格便宜,且有口服药、针剂,使用便捷,能够使血小板迅速提升,但长期使用激素会造成肥胖、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感染等众多副作用。除此之外,还有脾切除/脾栓塞、输注血小板、白细胞介素-11以及TPO受体激动剂等,不过脾切除/脾栓塞为有创治疗,往往伴随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输注血小板只能在短时间内使血小板增加,很快血小板数量就会降下去;而白细胞介素-11提升血小板幅度有限,上述干预措施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学者将目光投注到了血小板生长素(TPO)受体激动剂上。南月敏表示,新一代TPO受体激动剂这一类治疗手段已获得了广泛认可。

马军表示,现阶段我国已有四种TPO受体激动剂药物通过审批,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目前新一代TPO受体激动剂取得较大研究进展,引发学界关注。它的治疗有效性比较高,且没有副作用,所以我们很期待这类药物。”他解释,新一代TPO受体激动剂能够通过与TPO受体结合,来刺激骨髓里的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

吴德沛称,目前使用TPO受体激动剂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都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者是因为副作用无法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针对这类病人,TPO受体激动剂的有效比例较高,约为2/3,且可口服、不受饮食限制,安全方便。

据马军介绍,TPO受体激动剂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期待在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领域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切实的获益。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更安全有效的TPO受体激动剂问世,供临床选择。”南月敏说。



随便看看